从迪化街可以发现旧往及现代所迸出的火花元素,既热闹又炫目。离开迪化街往西大稻埕前行,这里没有喧哗的人潮,没有文青艺文的诗意,更没有迪化街的名气。被重庆北路与延平北路所围成的西大稻埕,小巷水平又垂直地交杂,很简单却不平凡。值得花上一整个上午去探索,老店、旧校、美食无不在其中。
重庆北路上大稻埕大楼骑楼一景(幻化自在/摄影)
有记忆的小巷老店
好多老店散布在与民生西路、重庆北路及延平北路平行的归绥街、保安街、凉州街。老店的种类有好多,有那种民国五六零年代出现的理发厅,没有华丽的摆设,简单两三张剪发椅,书柜附上几本书代替电视,理发兼话家常。有那种老唱片店,深蓝色的铁卷门里,埋藏民歌校园的清纯气息、过往社会的点滴。更有那种开了六十年的米苔目店,斑驳的壁画,氤氤的诱人香气。
第一唱片行门前一隅(幻化自在/摄影)
米苔目老店门前一隅(幻化自在/摄影)
慵懒的庙埕
近两百年历史的慈圣宫静静坐落在凉州街上,已不见当年郊拼的戾气,只剩祥祥平和。庙埕广场摆起一摊摊的小吃店,不同于夜市的小吃摊贩的流动性,一摊摊深耕于庙埕的小吃摊贩就像用食物纪录大稻埕的演进历程,转角的老排骨店,在转角的猪脚小吃店,有特色的小吃,小人情的庙埕。一盘菜及一杯小酒,话尽这里也不足。
慈圣关庙前庙埕(幻化自在/摄影)
门前小街的小吃摊街(幻化自在/摄影)
移民的美食
过了台北桥的延平北路就是著名的延三商圈,短短两三百公尺散杂各式各样的美食,有米糕、猪脚饭、润饼还有各样的粿品。这里是云林台西人移民台北的主要所在地,台西人将家乡的守护神携带北上,也将云林特有的口味做改变及推新,时光荏然,第一代移民逐渐凋零,第二代及第三代是否还能传承这移民的口味呢?
大桥头旁的老店摊(幻化自在/摄影)
社区营造的决心
位在太平国小前的仁安医院,曾是日治时期柯医生行医所在,走进仁安医院内部,不管是建筑形式或摆设皆完整保留当时的原貌,柯医生的子孙将仁安医院捐赠于台北市政府作为全台北市社区营造的总中心,斑驳的墙上贴满北中南社区营造的成果。在大稻埕内的小柴房就是社区营造的典范,保安街巷尾的小柴房,以木工纺的形式将社区死角做转换。
仁安医院门前一隅(幻化自在/摄影)
小柴房门前一隅(幻化自在/摄影)
走逛西大稻埕可以从捷运大桥头站开始,沿着延三商圈,右转重庆北路,接上凉州街、保安街及归绥街。细细查看小巷中的美食,留心各样的老店。若还有时间,往西向迪化街更是不错小旅行选择。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湾湾游]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
( iPhone版 与 安卓版)
台湾自由行必备神器
随时随地预订
随时随地查询
台铁、高铁票预定
拼车、包车、住宿
小三通、海峡号、中远之星
台湾各种票券预定等等